为了深入贯彻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号)的精神,积极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有效推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结合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实际,特制订《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一、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正式起步,初步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正处于努力向公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平均水平积极靠拢的阶段,但是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全面推进,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高潮和新机遇已经到来。
根据2012年针对上海市19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研情况,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仍然普遍处于较低水平。
(一)基础设施状况距离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领域,本市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在信息化设备拥有水平、校园网建设与应用水平、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纳入固定资产范围的服务器、存储器、网络交换机和安全设备数量较低,部分学校甚至未予配备;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百名学生平均配备教学用计算机的数量不足31台,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百名学生平均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的座位数仅有93座;个别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进行必要的校园网建设,校际之间网络信息点的分布差异高达十倍以上,三分之一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开通教育网的出口;近四分之一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配置病毒防治软件或系统,三分之二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配置网络运行故障监测系统和入侵监测系统。
(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没有体现共建共享理念
教学资源建设及其应用领域,本市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科研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政务信息资源与基础数据的建设和应用等方面普遍存在着重复建设率高、共享利用率低的问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配备率不足三分之一,近六成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年均购置经费未超过5万元;近六成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建立全校统一的教学资源库;没有一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拥有统一的支持科研项目的专业工具软件;三分之一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进行政务信息的电子化信息公开,有一半以上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构建基础数据库及配套的统计和应用系统。
(三)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应用系统建设及其应用领域,本市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在信息化基础应用、教学信息化、实训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等方面普遍存在着顶层设计缺失、规划与实施两张皮的问题。近四成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开通电子邮件系统,近九成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提供统一的网络个人空间,仅两成民办高等教育学校采用了视频会议系统;仅三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建立了校园公共数据库或数据交换系统,近八成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开通统一的身份识别和认证管理;有一半以上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设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六成以上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建立网络考试平台或系统;七成以上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采用软件对实训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辅助,六成以上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建立校内统一信息门户。
(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标准规范难以保障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领域,本市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在标准规范建设与应用情况、信息化制度保障、人员信息化技能保证、信息化运行维护服务管理、信息化组织保障等方面普遍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尚有两成以上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不依据国家颁布或教育部发布的标准或规范进行信息化建设;只有一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将部门信息化应用水平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只有一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近三年的年均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在500万元以上,只有两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近三年的年均信息化运维费在50万元以上;近六成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未对教职工进行定期的信息化培训,四分之三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未超过25人,八成以上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规模未达到10人。
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根据《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序发展多层次、有特色的民办高等学校”和“支持若干示范性民办高等学校建设”的要求,合理推动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夯实基础、充实应用、深化服务、有效管理”为原则,深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民办高等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整体部署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发展和根本任务,积极构筑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学习环境。
夯实基础:充分利用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项目,努力改造校园内部信息化基础,构筑高速可靠、安全绿色、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实现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宽带网络“校校通”。
充实应用:以应用需求为驱动,推进民办高等教育模式的深入改革,充分利用公办高校和社会的资源,将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教学需求有效衔接,实现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学习环境“路路通”。
深化服务: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充分积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的数据源,构筑便捷灵活、泛在共享、协同配合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形成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共享服务“人人通”。
有效管理:统筹整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重点,坚持分类指导,鼓励形成特色,有效融合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管理平台,体现实绩成效,形成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科学管理“事事通”。
(二)建设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综合管理与服务体系”的要求,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将争取到2015年底,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基本实现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构筑,基本实现符合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基本形成符合泛在、共享理念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三、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均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规模,有效衔接市级教育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优化网络资源和学习环境应用建设,实现教学、实训和管理的资源共享;顶层设计民办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统筹构筑“人、财、物”的信息化;有效对接社会及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教育质量水平。
(一)宽带网络“校校通”
系统规划民办高等教育学校融入上海教育城域网的整体架构和模式,加快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无线网络建设,构筑高速可靠、绿色安全、开放共享、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环境。
到2015年底,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与上海教育城域网具有万兆接入能力,校内实现光缆互通,且主干带宽具备万兆连通能力,教学场所与行政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全覆盖。
(二)学习环境“路路通”
统筹编制具备开放、共享、互动特质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标准,围绕资源的共享需求探索平滑扩充与衔接模式,结合应用的普及需求探索内涵发展与融合方式,辅助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训改革。
到2015年底,形成一整套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标准,90%以上的教学环节能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或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开展,有效衔接上海高校课程资源跨校共享平台。
(三)共享服务“人人通”
统一建立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发布门户,全面融入上海教育统一身份认证体系,通过规范和整合民办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和信息化培训,为全市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师生提供各类专属的信息服务。
到2015年底,完成民办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应用信息库的建设,将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师生全部纳入上海教育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并依托“强师工程”的培育,全面提升各类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四)科学管理“事事通”
全面梳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民办教育处的管理职能,将行政管理与对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监管和民办教育的指导进行有效对接,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平台的有效融合。
到2015年底,初步完成“上海民办教育信息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许可证管理的信息化,基本实现专职教师、财务监督、专项扶持等“人、财、物”的管理信息化。
四、重点示范项目
(一)基础设施建设达标工程
1.建设目标
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万兆带宽接入,完成符合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要求的校园网络建设。
2.建设内容
依托上海教育城域网提升项目,将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融入上海教育城域网的整体架构,使之具备万兆接入能力。
全面开展校园网络基础设施达标工程。建设或改造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校园内部信息化基础,实现光缆互通、主干带宽不低于千兆;教学场所、实训场所与行政场所实现网络信息点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全覆盖;服务器、存储器、网络交换机和安全设备(含软件)的配备结构和数量合理有效。
(二)教学应用环境搭建工程
1.建设目标
实现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标准化建设,提高民办高等教育教学环节引入信息技术的比例,衔接好上海高校课程资源跨校共享平台的资源。
2.建设内容
依托“上海民办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课题小组,编制完成具备开放、共享、互动特质的民办高等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标准,并有效指导“十二五”期间各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环境”建设。
积极开展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基于信息化教学应用环境的学习方式变革项目”,依托“强师工程”培训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设新型的教与学模式,打造“数字课堂、有效课堂”和云教育互动学习平台,构筑基于视频传输、混合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实验实训平台,提高新模式、新平台在教育教学环节中应用率和有效性。
探索开展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校校企协同教学资源应用项目”,以拆除资源应用中的“四堵墙”(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科研、学院与专业、教与学之间的墙)为目标,摸索资源应用“破墙开源”所涉及的体制与机制配套建设方案,努力成为上海高校课程资源跨校共享平台的建设者和享用者,为创造“教师总在我身边”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做支撑。
(三)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工程
1.建设目标
建设民办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应用信息库,建立民办高等教育统一的信息发布门户,实现上海教育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的全覆盖。
2.建设内容
结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等七个教育信息化行业标准”来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应用信息库的建设,引导民办教育相关的公共数据平台的构建,通过对内的数据标准构建、对外的相关数据抽取(数据接口),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化。
建立民办高等教育统一的信息发布门户,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公共信息发布,并与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网站群管理系统相结合,起到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建立明确的公信力。
参照跨校身份认证系统说明草案、跨校身份认证用户属性草案、跨校身份认证属性规范草案、跨校身份认证访问统计方案草案和联盟草案等文档,将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全体师生纳入“上海教育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的覆盖范围。
(四)科学监督管理融合工程
1.建设目标
顶层设计“上海民办教育信息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民办教育许可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民办教育在“人、财、物”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信息化。
2.建设内容
依托“上海民办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课题小组,顶层设计“上海民办教育信息化公共管理服务平台”的基本框架与内容,有效指导“十二五”期间民办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许可证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提升此项工作的服务领域和管理水平,努力为“全国民办教育管理的网络平台”定位提供可靠、优质、便捷的支撑。
积极开展“民办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提升与融合”项目,着力推动民办学校财务监督和管理系统、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专职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管理系统等“人、财、物”的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完善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信息化组织建设,明确相应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建立上海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分会)和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协作组,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和协作组的作用,实行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
(二)制度保障
完善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政府信息化专项的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绩效评价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和平台,把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和标准化评审有机整合,提升督导评估效能,把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纳入年检评估范围,促进民办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员保障
根据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学校的规模,明确教育信息化队伍的配备标准、岗位设定和职称序列,依托“强师工程”的推进,建立多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保证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软课题研究,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高素质、人员相对稳定的技术队伍,实现服务与保障机制。
(四)经费保障
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经费,合理确定并逐步提高应用系统和资源开发的投入比重,持续发展。除了确保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政府信息化专项的投入外,要采用多种资金筹措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企业投入,加快民办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五)技术保障
依托上海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分会)和上海民办高等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协作组,建立民办教育信息化技术研发体系,强化民办教育信息化的产业支撑,规范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安全技术防范,保障管理、教学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民办教育信息化的健康、科学发展。